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艾滋病被人们发现之后,已经导致了超过3000多万人的死亡,而中国目前累计的现存感染者破了百万。时至今日,大部分人仍是闻艾色变 。实际上并没有那么可怕,生活中的正常接触是不会传染的。而这部影片《最爱》把这个病抬上了大屏幕,让小编带大家一起看看把。
艾滋病毒悄然侵染了参与的所有人。包括赵齐全的亲爹老柱和亲弟弟赵得意。当地人将其称为热病 ,并且,由于当时没有特效药和有效的治疗手段,被认为一旦患上,就是等死。因而他们被亲人、朋友,以及整个社会孤立。赵得意原本夫妻美满,拥有一个可爱的儿子,如今,老婆连根手指都不让他碰,儿子也见他如见到老虎般瑟瑟发抖。
村子里的学校现如今也荒废了,孩子们大多都被送到县城读书,有条件的人家,则全家搬离老家。能看出,感染者既没有活着的乐趣,也没有活下去的希望,生活可谓是坠入地狱,永远看不到光。影片的前半部,就这样真实的还原了感染这些人,在村子里的窘境。期间,他们也想过办法。老柱曾是村子学校的老师,在他的协调下,决定把学校当作宿舍,所有感染者全部搬来过集体生活。大家各自带些生活用品,粮食。相互拼凑在一起,相依为命。这一听,构思还挺合理,挺美好。然而,当实施起来,各种幺蛾子都出现了。比如搭伙过日子,总得有人洗衣做饭吧。能干的粮食姐主动揽下这些,但时日长了,她心里还是有些不平衡。她竟然私自克扣粮食,充当 ” 酬劳 “。
比如物资短缺了,就开始有人丢东西了。除了偷东西,还有人偷人。当赵得意看到堂兄弟的媳妇琴琴也被送到这里,眼睛都直了。这两个人年纪相仿,再加上一个禁欲已久,一个整日被丈夫家暴,都是缺爱的人。随着朝夕相处,他们便干柴遇烈火,熊熊燃烧起来。接下来的剧情,基本围绕赵得意和琴琴这对患难恋人展开的,观众见证了二人如何艰难地走到一起;又是如何共同度过痛苦的生命最后一刻 ……感情线占比过半,使得影片上映后,被部分观众认为落入俗套,过于生硬,且太过煽情。再加上,男女主原本各自有家庭,却乱搞在一起,这让观众怎么感动,并拍手祝福呢?
实际上,正如文章开头写的,针对质疑,导演顾长卫亲口承认,如今看到的版本是删减后的。在导演粗剪版中,爱情线占比不多,群戏是重点,且整体氛围压抑、沉重。只是,由于不可明说的原因,该版本没有公映。必须承认,看不到粗剪版,是观众的遗憾,但能看到本片,也属实是幸运的。因为即便故事重心有变动,带来的震撼,却没有减弱。透过镜头,观众依然能窥探到很多很多。有人为金钱疯狂。赵齐全在造成多人感染后,依然不知悔改,吃着人血馒头。什么赚钱,他搞什么。继卖血之后,他又卖起了棺材,还把广告打到了学校门口。至于他,则赚得盆满钵满,早早移居县城,看上了电视。有形形色色的人物,世间百态淋漓尽致。感染上的人,去买东西,老板连钱都不敢用手拿;大难临头各自飞的 ” 夫妻情 “;当学校容不下自己,就只能躲在家中,大门紧闭,看着妻子的遗像,孤独等待自己的死期。
也有对道德的探讨。与其说赵得意和琴琴之间是爱情,倒不如说是一种无奈的选择。他们两个人的相恋是荒诞,可悲的。琴琴为了买一瓶城里人用的洗发水,赵得意为了赚钱,他们卖血的原因本就够苦了。结果,又倒霉的染上艾滋。他们又纷纷被妻子,丈夫给抛弃。两个可怜人相遇,在欲望的趋势下,趁着还活着,自然而然就在一起了。他们之间的爱,不是纯粹的爱情。中间链接他们的,是外人的冷眼,是对孤独死去的恐惧。鉴于此,赵得意愿意赔上全部身家,求堂兄弟和琴琴离婚;琴琴也是多么的迫切的,想拿到红色的小本本,并且,拿到后,她拉着赵得意满村子的发喜糖。她一遍又一遍,念着属于她们的结婚证。她笑着笑着,眼泪便不自觉从眼角流了下来。或许,他们内心比谁都明白,为什么他们能在一起,为什么他们要在一起。因为他们知道,死亡可能即刻就来。当这一刻来临的时候,他们便是彼此唯一的依靠。
回看全片,我们能发现,本片之所以直到今天,都让人回味无穷,五味杂陈。其实是,基于两个字:真实。但,这份真实,不局限于服化道无限贴合现实,也包括了影片没有回避人的劣根性。片中对贪婪,欲望,人性深处的种种的刻画,让人无语凝噎。看完,那种冲击感,是寒中带刺的。有一说一,这股子生猛劲儿,如今在内娱已经很罕见了。说真的,它或许不是一部满分作品,但一定是当今社会真正需要的电影。